Search


未來教育體制應思考的三大原則

一、 我們天生就不是同一個模子刻出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未來教育體制應思考的三大原則

一、 我們天生就不是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

若你有孩子(或你看過小孩),你就會了解到,沒有一個孩子是可以被取代的,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獨二的恩賜,你也不會認為這個世界會需要用任何手段來區別他們,但就舉 「有教無類法案」來說,它所提倡的教育模式並非基於多樣性,而是僵硬死板的統一性,它定義的範圍過於狹隘,過度追求學生在數理學科上的知識,當然,理工專業必然重要,但真正的教育應該給藝術、人文、體育等領域相同的地位。

在美國,約有10%的孩子被診斷出「注意力不足」(ADD)或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」(ADHD),雖然這種病症確實存在,但Robinson認為它如此盛行的情況簡直讓人難以置信,但話又說回來,若我們要求孩子們整天不須動腦地坐上數個小時,要杜絕這些症狀蔓延還真的是比登天還難。

二、 人類與身俱來的神器─好奇心

只要你激發了孩子們的好奇心,他們就會主動開始學習,人類天生就會學習,而「好奇心」便是引領我們駛向成功的火車頭,「老師」在教育上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,因為,「教書」的行為已超越了它字面上的意義,這份神聖的工作其實是需要一定程度的「創造力」,好的老師不該只是傳遞知識,他們即是良師、更是益友,他們會絞盡腦汁激勵、引導、吸引學生主動學習,畢竟教育的目的就是讓人能主動學習,沒有學習就沒有教育,若僅僅空談教育而忽略學習,一切便毫無意義。

進行」一件事和「實踐」一件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,若「老師在教室教書」但「學生沒有學到知識」,那老師就只是在「進行」教學程序,而非「實踐」教學的目的,教育體制過度著重在考試而非教學,要求孩子和老師們遵守一板一眼的規則,扼殺了想像力和好奇心,標準化測驗並非不重要,但測驗應該是要輔助、而非阻礙學習。

三、 人生便是創造性的表現

我們創造自己的命運,人生經歷各不相同,也造就出多彩多姿的世界,這便是人類和其他動物不同的地方,也是身為人類的價值所在,我們經由成長變化的過程,將想像力和創造力發揮地淋漓盡致,而教育存在的主要目的就該是喚醒潛藏在每個人體內、與眾不同的力量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葉明修老師秉持著終身學習之觀念,特前往國外, 向世界第一催眠教練---馬修‧史維Marshall Sylver、 世界第一談判大師---羅傑‧道森 Roger Dawson及 世界第一右腦開發大師---七 田真博士學習,並取得合法授證講師資格。 現常年被邀約前往,企業界,國中,國小,幼稚園等地方演說, 致力推廣每個孩子都能夠,快樂學習自信成長, 並勉勵每個父母親與自己的寶貝,都能用正面積極的態度, 及擁有一顆愛與感恩心來迎接每一天。 如果你有任何的問題都歡迎發問留言, 包括小孩學習、各地演講的時間資訊、教育方式, 專業協助判斷,建議改善的方法, 老師會盡快的回覆您與您連絡。
心是一把鑰匙 學習用愛與感恩的心面對一切 家庭會更和諧 人際關係變好 最重要的是 小寶貝們會愈來愈棒 改變從現在開始 大家都是最棒的 加油! 趕快加入我們的Line@ 一起學習、一起改變
View all posts